健康科普  /  HEALTH SCIENCE POPULARIZATION

全麻手术时,病人的体内经历了什么


发布时间:

2016-06-05

电影里,手术病人全麻时,往往都是在扣上面罩之后慢慢睡去,手术后安睡着返回病房,让后在家人和朋友的注视下慢慢醒来。但是,现实生活中的全麻手术真的是这样吗?  其实,真正让病人睡着的,是扣上面罩的同时通过静脉注入体内的麻药,而面罩提供的只是氧气而已,这个过程称为“麻醉诱导”。之后,麻醉医生会进行气管插管。然后,通过气管插管进入体内的才可能包含有“麻醉药物”的氧气。  手术过程中,病人看着是“安静的睡着

  电影里,手术病人全麻时,往往都是在扣上面罩之后慢慢睡去,手术后安睡着返回病房,让后在家人和朋友的注视下慢慢醒来。但是,现实生活中的全麻手术真的是这样吗?

  其实,真正让病人睡着的,是扣上面罩的同时通过静脉注入体内的麻药,而面罩提供的只是氧气而已,这个过程称为“麻醉诱导”。之后,麻醉医生会进行气管插管。然后,通过气管插管进入体内的才可能包含有“麻醉药物”的氧气。

  手术过程中,病人看着是“安静的睡着”了,其实体内正发生着“天翻地覆”的变化:首先,病人的心率、血压变的缓慢;其次,自主呼吸消失,完全依靠呼吸机帮助呼吸;最后,神智近似于昏迷,对疼痛刺激完全没有反映。

  全麻的方式大体上包括“单纯静脉”、“单纯吸入”和“静脉+吸入”三种,但无论何种麻醉,一次全麻手术都是对患者全身各个系统的一次打击。因此,病人的全身状态对麻醉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。

  如果病人术前合并高血压,特别是血压控制不好、甚至没有系统控制的病人,术中很容易出现难以控制的血压波动。过高的血压容易造成术中出血过多,甚至脑出血;而过低的血压有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,引起术后脑梗。

  如果病人术前合并冠心病、心梗、脑梗等情况,则会造成心脑的“抗打击”能力下降,引发术中术后各种心血管系统意外。

  如果病人术前肺功能不好,如合并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、呼吸功能不良等,麻醉术后可能出现自主呼吸功能无法恢复,需要呼吸机继续辅助呼吸,甚至最终照成呼吸功能衰竭。

  另外,腹腔镜手术中需要向腹腔中注入气体,也就是“造气腹”来提供手术环境,这些腹腔中的气体会造成胸腔压力的上升,进一步影响病人的呼吸功能。因此,对于老年人、呼吸功能不良的病人,往往建议开腹手术。

  但鲜有直接的证据表明,麻醉会损害病人的认知能力。全身麻药对于学习能力和记忆力都没有损害。

  手术结束后,麻醉医生会停止麻药,等病人慢慢醒来,一直到呼吸功能等恢复且平稳后,才会拨除气管插管,之后病人往往会再次“睡着”,等体内的麻醉药物基本代谢完全之后,才会出现电影里“慢慢转醒”的一幕。

  病人手术结束醒来后,常感觉到一些轻微的不适,比如喉咙疼、头痛、声音沙哑、肌肉疼痛和疲倦等,休息几天就会完全消失。

  全麻过程看似平静,其实,全身各个系统都经历着不同程度的挑战。当然,这也并不意味着全麻是可怕的,只要术前准备完备,加上麻醉医生的保驾护航,绝大多数病人都可以平安度过全麻期。

  (蔡 伟)